整治黑臭水体工程将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近期,蓬江区天沙河、杜阮河,江海区麻园河、龙溪河,新会区会城河、紫水河等6条河流被列为黑臭水体,我市决定对其实施重点整治。消除江门市区黑臭水体,是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工作,也是8月即将举行的人大代表约见局长的主题。我市治理市区河流黑臭水体工作进展如何?我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于7月6—7日开展了专题调研,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敏标陪同调研,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参加相关活动。
做好猪场关闭或搬迁
对肉价影响的评估
开展农业污染专项整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是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措施中的一项举措,也是本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调研组先后来到蓬江区、新会区养殖场调研,除了听取当地政府汇报外,还倾听了养殖户的意见。
7日,在新会区都会千亩大围养殖场旁,新会区农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会城河、紫水河流域内禁养区共有89家猪场,存栏母猪1279头。新会区要在2016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这89家养殖场,目前已依法下达了搬迁通知书。
“这些养殖场是全部拆掉呢,还是搬到划定的适养区?”听完介绍后,省人大代表谢升现场提问。该负责人表示,据《江门市区黑臭水体整合整治工作方案》,要全部关闭。是不是搬,由养殖户自行决定。
“养猪场都拆了,老百姓吃肉会不会受到影响?”谢升继续问。
“新会区约有2万头猪,对我区总量影响不是很大。”该负责人回应。
省人大代表劳仲平很关心养猪场关闭或搬迁后,会不会影响市场肉价的稳定。据不完全统计,江门市区黑臭水体流域范围内共有畜禽养殖场(户)2219个(户),其中生猪养殖场(户)2030个(户),占比达91.5%,年生猪出栏量62.7万头。全市去年生猪出栏约380万头,按照去年数据相比占约16%。劳仲平指出,猪场关闭或搬迁,对我市肉价有无影响、影响多大,要做好评估。
谢升继续问道:“如果禁养区内的养殖户搬到适养区,在适养区能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按有关方案,2016年底,关闭或搬迁流域范围内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2017年6月底,完成流域范围内限养区、适养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的整改并达到环保要求,这里有一个时间差,适养区污水改造应该放在前面,搬迁时间放在后面,这样才合理。不能搬到适养区,形成新的污染,起码这半年还存在污染的可能。”
对此,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宋强认为,排放标准划定优于空间划定,要先制定养殖场所的建设、排放、管理等标准,有了标准,才好操作。有标准,才能区别对待。要制定一套符合本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新会水乡有它的排放处理方案,鹤山山区又有不同的排放方案。此建议得到省人大代笔的一致认同。
将整治黑臭水体工程
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
调研中,有地方表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资金投入巨大,地方财政面临巨大压力。仅江海区工程估算投资额达20多亿元,水利建设资金还贷对该区财政构成很大压力。
劳仲平表示,江门是水利大市,但堤围防护费停征对江门水利投资影响很大。他表示,会提出相关建议,以引起省有关部门的重视。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江月明认为,消除黑臭水体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黑臭水体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地方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对黑臭水体的整治,不能单靠地方政府来投入,应该由国家、省、市共同承担资金的投入。
宋强建议,整治市区黑臭水体工程应像道路交通等基层设施建设一样,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目录,获得省相关财政资金的支持。此外,省应该出台消除黑臭水体相关的技术指引,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降低整治成本,这样就可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外,省应统一统筹资金使用,建一个平台,将与整治黑臭水体有关的资金统一集中投入、集中使用,避免条块分割,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陈敏标表示,会将本次专题调研写成报告,提交给市委、市政府。本次调研召集人李铭钧、谢升代表表示,将专题调研中收集到的合理性意见、建议整理成代表建议,向明年召开的省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争取省的支持。
□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