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21个产品获评省名牌系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昨日,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在1月16日公布了2016年度广东省名牌产品名单,其中我市19家企业的21个产品榜上有名。据悉,这是历年来我市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目前,我市累计有147家企业的171个产品获得了广东省名牌称号。
一直以来,市质监局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精神,认真做好2016年广东省名牌产品(工业类、服务业类)评价工作,大力推动名牌带动战略实施。同时我市质监局还把推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破口,大力构建名牌培育和创建服务平台,为我市企业争创名牌创造了良好条件。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在去年9月12日召开的市质量大会上,获得2015年度省名牌(工业类)的企业都受邀参会,由省、市领导亲自颁发省名牌证书牌匾。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也大力进行宣传报道,极大地增强了获得省名牌产品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充分激发了省名牌产品企业的积极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质量强市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引导和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名牌产品。市质监局质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对潜力企业的培育,经常通过召开宣贯会、辅导会及上门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进行宣传发动,引导企业增强质量观念,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
数据显示,因前期宣传发动工作到位,2016我市共有21家企业23个产品提出申报工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同时还有3家企业申报服务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申报数量也位居历年之首。而经过评选,最终有19家企业的21个产品荣获了2016年度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名单,这是历年来我市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
目前,我市累计有147家企业的171个产品获得了广东省名牌称号。
“质量义诊”提高企业申报成功率
除了宣传发动之外,市质监局还经常为企业做“质量义诊”,为我市企业争创名牌提供技术指导。该负责人介绍,“质量义诊”主要是由市质监局联合技术机构为企业争创名牌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申报等全方位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创名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而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产业政策部署,广泛动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争创名牌工作,积极推荐名牌评价产品类别和目录,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有力保障了我市名牌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记者了解到,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的联动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计量体系等基础性工作,为申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了基础,还要严格把关提高申报材料质量。据悉,在2016年的申报创建过程中,市质监局按照申报的相关条件、要求,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把关,并指导企业进行网上申报。对申报材料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积极帮助企业采取补救措施,为企业准时上报扫清障碍,确保企业在广东省名牌评选中能脱颖而出、收获佳绩。
“我们还积极协调税务、环保等职能部门,对申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调,理顺申报流程涉及的各项工作。同时主动加强与广东省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的沟通联系,指导企业按要求做好申报工作,使申报成功率得到了较大提高。”该负责人说。
打造“地名(企业)+品牌”新模式
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一座城市的“名片”,品牌所创造的有形的或无形的价值是巨大的。全市质量大会指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是江门推动“三造”、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江门要支持企业加快形成自主品牌,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加快形成江门本土的自主品牌,除了要积极引导、指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并制定实施品牌战略规划之外,还要重点抓好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品牌培育规划和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发展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企业。接下来,市质监局将致力于突破“产品+品牌”的传统理念,打造“地名(企业)+品牌”的新模式。
此外,我市还大力推动各区(市)、各镇(街)积极参与知名品牌示范区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活动,加快形成“一镇一品”的区域品牌建设模式。同时结合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分布特点,对申报名牌给予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合、沟通及宣传推广力度,将区域品牌建设与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区域交流合作等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我市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使之成为推动重振“江门制造”、打造“江门创造”和夯实“江门质造”的有力支撑。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通讯员/黎健松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