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123

四大平台 引领“1+6”园区发展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

高新区(江海区)通过建设“侨梦苑”,努力打造海外侨商和高端科技人才共享江门发展新机遇的投资创业载体。

    合署办公3年来,高新区(江海区)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确立并坚定不移落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三大主要发展任务,全力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打牢基础,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人均GDP突破54500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实现争先进位,成为全市最有活力的区域,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此外,通过成功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四大国家级平台,该区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擦亮了国家高新区的品牌,并以此引领全市“1+6”园区的发展。

    文/庄英业 图/叶嘉

    飞跃

    主要经济指标

    增幅实现争先进位

    合署办公后,该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人均GDP突破54500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的排名实现了争先进位,彻底扭转了合署前排名全市靠后的局面。

    近3年,高新区(江海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保持9%以上,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12亿元,增速在全市排名从2012年的第四名提升到2015年的第二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速保持10%以上,增速在全市排名从2012年的第六名提升到2015年的第二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12%以上(其中近2年增速超过23%),增速在全市排名从2012年的第六名提升到2015年的第二名。产业升级调整方面,第三产业比重从2013年的32.86%提升为2015年的35.45%,产业得以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现代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合署办公后,我们不等待、不观望!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新业态,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江海区)已经成为全市最有活力的区域,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梁许赞表示,该区陆续引进了清华启迪之星、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金融服务分中心、“政银保”、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和政府服务平台,成功创建了四大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区域性平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使高新区(江海区)成为全市科技金融结合最好、R&D经费占GDP比重最高、开发强度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地方,成为全市“1+6”园区的标杆和示范。

    突破

    成功创建四大国家级平台

    合署办公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2015年高新区(江海区)迎来了收获的一年,成功创建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四大国家级平台,其中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平台的成功创建,使高新区(江海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这一平台也是江门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三大产业发展平台之首。“四个国家级平台的稳步推进,加上合署办公带来的三大体制优势叠加,为我区加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支撑。”梁许赞表示,成功创建四大国字号平台,是该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历史性突破,擦亮了国家高新区的品牌。

    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员,江门国家高新区可以从创业创新税收、股权激励、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进一步给企业和技术人才松绑,为企业自主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是高新区(江海区)加快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利用粤港澳创新资源,接受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深两大龙头自主创新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载体,是该区向“国际一流的创新区”进军的重大机遇。

    打造小微双创核心基地,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能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打造“侨梦苑”打下基础,借助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也能集聚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进一步增强小微双创核心基地的实力。

    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有助于江门高新区以特色立区为出发点,打造“1+3”(以绿色光源为核心产业,以做大新材料为支柱产业,以生物健康、机电装备为支撑产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服务于特色产业的创新体系,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

    建设“侨梦苑”,能结合小微双创建设,进一步改善创业创新环境,擦亮“侨”字招牌,努力打造海外侨商和高端科技人才共享江门发展新机遇的投资创业载体,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天堂”。

    由此可见,四大国家级平台的创建,将为高新区(江海区)创新驱动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有利于高新区(江海区)更好地对接珠三角各高新区的创业创新资源,有利于获得国家、省市更广泛的政策支持,更是高新区(江海区)集聚创业创新资源、打造“珠西创城·侨都硅谷”的重要平台。

    引领

    带动“1+6”

    园区创新发展

    日前,广东省政府印发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其中提出,要发挥江门高新区的创新集聚带动作用,引领全市“1+6”园区集聚、创新、提质发展,增强高新区核心带动能力。为此,江门高新区作为全市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将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培育引进等方面,主动发挥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

    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积极联同市科技局将全市创新资源统筹到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统筹考核统计。同时,构建以江门高新区为示范区,以蓬江滨江新城、新会银洲湖新城、鹤山工业城、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恩平工业园6个分园区为功能区,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等为拓展区的“1+6+N”江门国家自创区建设格局,推进“1+6+N”园区协同、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医疗、现代服务业、高端海洋等产业创新和集聚发展。

    同时,以大健康产业为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近日出台的《江门市大健康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中提出,我市将按“一个核心园区,多个分园区”的布局发展大健康产业,其中江门高新区为核心区和主战场,以保健食品、生物医药、医疗保健装备及器械制造、化妆品与健康养生、“互联网+健康”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核心园区和分园区,争取建成南方大健康产业基地,2025年全市大健康产业工业总产值争取达到千亿元规模。

    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共有科技型企业12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居全市之首。创新创优成果丰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08件,预计R&D经费占GDP比重2.6%,均居全市第一。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政策导向的作用,大力宣传相关优惠政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有条件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强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提高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积极性。

    在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方面,该区贯彻落实《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完善高端领军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