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结案件39宗 案值60.7万元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
执法人员正在检查手机店内销售的手机。
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反走私综合治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它赋予了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品市场和经营场所商品流通领域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除进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烟草制品)的违法行为”的职责。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市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打击走私成效如何呢?文/图 记者/陈丝柳 通讯员/岑川
1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确保《条例》落实到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打击走私的第二道防线,主要是对海关、公安边防未查获的、漏网进入市场交易的走私物品进行查处。”市工商局经检局副局长雷耀海表示,反走私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条例》的实施,不仅明确了工商部门的反走私工作职责,而且赋予了工商部门开展反走私执法工作的行政强制手段和定性处罚依据,成为工商部门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利器。
执法首先要普法,通过广泛培训宣传为《条例》的贯彻实施创造条件成为执法人员的重要突破口。《条例》颁布后,我市各级工商部门以进口商品经营者为主要对象,通过逐户上门宣讲、召开经营者座谈会、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派发宣传单张、发布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经营主体守法经营意识。
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还未移交给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前,蓬江区市场监管部门就多次组织辖区内冷库企业、冻品经营者召开《条例》的宣讲会,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同时也抓好关于《条例》的学法活动,认真领会打私执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做到履行职责不失位、不错位、不越位。
2
突出打私重点
扎实抓好检查整治行动
随着流通环节食品监管职责移交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推进,我市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新的职责分工努力调整打私工作重点,从一开始着力查办食品走私案件,到逐步加大对流通领域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成品油、日用品的打私力度。2014年至2016年4月底,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996人次,执法车辆1725台次,检查电子产品、加油站、汽车汽配及其他门店10723个次。
具体来说,一是抓好重点时段反走私检查。每年的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期间,加强检查车站、港口码头、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商业繁华地段的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企业,重点检查进口商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商品来源、商品包装装潢和标识。二是抓好重点涉税商品检查。把反走私职责融入属地日常监管内容,执法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成品油等重点涉税商品的来源,掌握相关进口商品的经营活动情况,摸排走私商品流向线索。其中,在某次针对进口电子产品的检查中,查获了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手机14台、平板及笔记本电脑27台,货值23.2万元。三是抓好专项执法行动。先后与我市其他打私部门联合开展珠江口水域、西江区域打私联合行动、清查冻库冻品行动、“绿风”行动、“绿篱”行动、“五大战役”行动、“春雷”行动、打击野生动物走私行动、打击毒品走私行动、“国门利剑”行动等,通过互通信息,加强工作配合,取得了较好战果。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4月,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条例》共办结案件39宗、案值60.7万元,查获的物品包括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木材1.4吨、手机72台、手机显示屏23个、电脑36台、玉器36件、各式汽车配件164件、服装及日用品162件等。
3
强化工作联合
深入推进打私综合治理
全市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一直重视联合打私工作,主动加强向当地海防打私办请示汇报,不断提升与海关、烟草、食品药品监管等打私职能部门的联动能力。例如,协助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全市开展冷库市场清理专项行动方案,与市烟草专卖局联合出台了《烟草专卖品市场联合监管协作机制》,促进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烟草部门协作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级海防打私办、各打私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用好所有信息传递管道,力争在信息情报掌握、联合专项执法、案源线索移送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形成更强大的打击合力。”雷耀海说。
解析
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
《条例》所称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是指经营者在非设关地收购、贩卖涉嫌走私进口商品,自被查处之日起七日内,未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进口手续、发票、拍卖证明、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情形。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