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张清镜:“我与《江门日报》是几十年的老朋友”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
张清镜向报社送上字画表达祝福。
虽已满头白发,但张清镜看起来却精神不错,谈及他与《江门日报》的渊源,这位84岁的老人笑着说:“我和《江门日报》算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
一家三代都向报社投稿
回忆起自己与报社的交集,张清镜娓娓道来:他在市人大工作时,江门还只有《江门侨报》,由于两家单位相距不远,他时常去到报社串门,一位编辑便向其约稿,本身就从事文字工作且经常下基层的张清镜满口应允,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报社的通讯员。每年的省人代会,他和报社记者并肩作战,采写了多篇会议稿件。
“我和报社记者合作得很好”,张清镜回忆说。
后来,张清镜退休了,俗语说,人到老年万事休,可他却老有所为,去阳江一企业任职,一干就是8年,期间尽管很少投稿,但并未忘记“老友”,“我只要从阳江回到江门,就会翻翻《江门日报》”。
2002年9月,年已七旬的他就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江门分校,学习书画。与此同时,他还被江门日报社聘为评报员,热心评报的同时他还积极写稿。对于好稿,他不吝赞美,对于报纸的错漏,他也直言不讳,“大家都是一家人嘛,有什么说什么。”为此,他被报社评为了优秀评报员。
报纸创刊20年的时候,也就是2006年,报社通过发布《告读者》寻找金牌读者,张清镜知道信息后,马上带着资料来到了报社,最终,他入选了。
“这个信息是我儿子告诉我的,他也是你们报社的作者,经常投文艺稿”,张清镜一脸自豪地“抖料”,“除了我和儿子向报社投稿之外,我的孙仔也投稿啊,他是报社的小记者”。
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是张清镜书画创作喜获丰收的十年,他在《江门日报》上发表了38幅书画作品,而最近一年,就发表了13篇作品,这些作品他全都剪下,粘在了《江门报人》上面。
实际上,类似于这样的剪报,他还有两本,上面贴有《江门日报》创刊25周年时报社采访他的一篇文章。“我给你念念”,说罢,这位“较真”的老人一板一眼地念了起来,“他是报社的金牌作者,20多年来不离不弃……”
报纸创刊25周年、30周年他都送上字画表示祝贺
张清镜非常感谢报社为他提供展现才华的平台,尤其令他感动的是,虽然没再担任报社的评报员,却依然能收到《江门报人》。
“感觉报社很有冲劲,不断与时俱进”,张清镜留意到,报纸由最初的4版小报,发展到如今的20多版的大报。同时尽量满足读者需求,比如,顺应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创办了《红树林》周刊。
在去年举行的《红树林》周刊的通讯员会议上,80多岁的张清镜应邀参加。实际上,那段时间,他由于身体不适,已连续住院三次。“来到报社,就像是回家一样”,他说,在会议后的聚餐上,他见到了报社的很多熟人,大家彼此寒暄,回忆往事,其乐融融。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托记者带回一副字画,题目是“而立之年新征程上再出发”,画的是一位孩童手举寿桃,配文是“弘文载道,普众惠民”。
“希望报社像小孩一样充满生命力,也希望报社兴旺发达”,张清镜解释说。
事实上,本报在创刊25周年的时候,他也赶出了一副字画,并亲自送到了报社,他画的是牡丹,借此祝愿报社兴旺发达。
“如果我的身体还好,这一次我也想亲自送过去的”,张清镜高兴地说,“老朋友过生日,我很开心。”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春锋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