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一座因慈善而充满爱的城市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 台山是一座因慈善而充满爱的城市。
台山慈善事业起步早,氛围浓。早在上世纪初,台山华侨在家乡捐资兴学办医,时至今日,热情尚未减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台山慈善事业日渐成长。台山慈善力量不断壮大,从华侨乡亲到爱心社团普通市民都在行善;慈善范围在不断拓展,从兴学办医渗透至扶贫助困、养老助残。
今年是我国《慈善法》颁布施行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迎接《慈善法》的实施,台山正积极采取多项有力措施,通过开展公益品牌活动、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扶持慈善社团成长等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台山,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慈善力量正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的发展,俨然成为社会“新常态”,传播着强大的正能量,已成为底线民生重要保障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台山践行“互联网+慈善众筹”的思路,台山市慈善会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设立“在线捐助”栏目,首次实现“随手捐”,大大方便了市民参与慈善。
今晚,以“精准扶贫·慈善众筹”为主题的“善行侨乡——江门市2016年慈善公益晚会”将在台山新宁体育馆举行。这将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因为慷慨解囊,让暖流滋润侨乡。因为行善如流,使爱意洒满台山。灿烂的慈善花朵将华丽绽放。
爱心传承
台山华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台山,华侨人数众多,遍布面广。华侨心系祖国家乡,热心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为台山的经济振兴和社会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香港台山商会支持台山慈善事业发展已超过百年,是最早在台山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团体组织之一。该商会是以香港台山籍商界人士为主的社团组织,成立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至今已有140年历史。在今年创会140周年庆典上,香港台山商会向江门和台山多个慈善和公益项目捐款,总额达到2400万港元。这么多年来,商会坚持以“联络在港台山人士,以关怀桑梓之精神,集思广益,共谋有关同乡事业之进展,及举办各种福利事业”为宗旨,在家乡投资慈善公益的热情从未减退。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商会就先后捐资了台山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台山新宁中学、重建通济桥等项目超过100多个,捐资金额超过3亿港元。
旅港乡亲、著名慈善家、江门市荣誉市民、台山市荣誉市民李伯荣先生,是以个人名义向台山捐资数额最大的善长仁翁。这位老人在3个月前辞世。在他的一生里,在家乡台山捐建项目达到127个,总额接近3亿元。他的父亲李星衢同样是热衷于慈善事业,于民国时期就在台山捐资办学校、办医院。正是父亲的种种善举深深地震撼了李伯荣,桑梓情深、孝义两全的高尚人格也深深烙印在李伯荣的心中。从1993年开始,李伯荣的慈善路基本上是沿着父亲的脚印前行。在台山,父亲捐建过什么项目、捐建项目位于什么地方,他都到那里延续并将这个慈善项目发扬下去。
精准扶贫
建立“一对一”帮扶长效机制
为了让贫困人口脱贫,这两年来,台山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直击“穷根”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台山共有贫困村23条,贫困户920户。其中,23条贫困村及186户贫困户由江门市直单位以及蓬江区、高新区、台山市直单位对口帮扶;256条非贫困村的734户贫困户,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由台山市直单位和属地镇负责帮扶。
台山围绕“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要求,建立物业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全方位“一对一”帮扶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
截至2015年底,台山全市投入7593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04个,2014年贫困村集体收入总计实现180.5万元,其中17条贫困村提前实现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脱贫目标;920户贫困户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其中385户提前实现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的脱贫目标。
互联网不会嫌贫爱富,其能最快速地缩短空间距离,也有助于缩短贫富差距。为此,台山积极探索农村电商扶贫工作模式,建立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商平台营销优质蔬菜及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山已与中国电子商务商会广东商会、广东亲联天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以冲蒌镇竹洛村为试点,销售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每天有100箱(每箱10斤)以上新鲜采摘的圆椒、丝瓜、菜心、节瓜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省各地。同时,台山探索将农产品放上“苏宁易购”,向社会众筹销售。
慈善组织
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品牌项目
台山还积极鼓励各类慈善组织不断丰富慈善活动内容、创新慈善活动形式、扩大慈善活动影响力,全力打造了不少社会反响大、社会效益好、群众评价高的慈善文化品牌项目。
台山市慈善会是台山慈善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之一。成立9年来,该市慈善会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扶贫济困、敬老、助残、赈灾救助、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先后组织了公益万人行、慈善义卖、慈善拍卖等活动,筹集慈善公益金共9188万元,支出慈善公益金共8766万元。
台山市红十字会作为老牌的慈善力量,品牌特色活动多样的同时更是深入人心。“救心行动”资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贫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免费手术;“天使行动”资助白血病患儿治疗;“加油行动”为贫困家庭地中海贫血儿童购买便携式注射泵;“维美行动”为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进行矫形手术。
台山义工联是台山最年轻最庞大的社会组织之一。从2008年义工联成立以来,台山市义工队伍就不断壮大,注册义工有4.6万人,义工服务队168支,足迹遍布17个镇(街)。
在大力推广发展全市性慈善品牌的同时,台山也积极引导基层慈善组织成长,有序开展慈善活动。根据台山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至今登记在册的台山市镇村级民间慈善组织有5家。这样的组织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对民生保障,对正能量传递,对社会和谐发展,都是有益的补充。以台山端芬隆文互助会为例,互助会每年向孤寡老人、困难户送爱心。多年来,受惠群众超过100户。每户会得到一些米、油,还有慰问金,总额在800元—1200元之间。
公益创投
引入专业力量提升服务效果
今年3月,在江门市开展的第三届“养老·助残”公益创投活动中,台山市挚爱社工服务中心成功竞得台山市水步镇居家养老助残综合服务项目。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有台山的社工组织成功竞得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养老领域,包括有斗山镇居家养老助残综合服务项目、广海镇敬老院项目、三合镇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等。由专业社工、医护人员、护理员组成的服务团队,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专业的服务,如专业护理、心理抚慰、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通过社工力量的入驻,使得养老从简单托管变为快乐生活。
此外,本届公益创投进一步凸显“创新农村底线民生服务模式”,每个项目资助资金130万元,完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如此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产生良好化学反应,撬动民间力量来养老助残,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慈善公益工作,让专业社会力量加入服务中提高效能和服务质量,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在今年江门市第一届慈善项目创意大赛中,台山市慈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推出的“星星点灯”单亲困难家庭儿童成长计划,成功列入2016年度江门市慈善公益活动重点推介项目5个项目之一。这个新生的社工组织成立于今年2月,展现出强大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社会和专家的认可。项目计划通过学习班、爱心结对帮扶和个案辅导系列活动,实现“教育、感染、治疗”一站式服务,深入探究单亲困难家庭儿童成长问题,缓解他们的家庭压力和矛盾,使困难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让单亲困难家庭儿童成长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帮助。
日常慈善
“义工达人”一年服务时数达500小时
“五星义工”甄宇彬今年23岁,他是如今台山最耀眼的明星义工之一。在过去一年,在全台山4.6万名义工中,他的累计服务时数最长,达到50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天,他至少有1个小时参加志愿服务,是名副其实的“义工达人”。
“去年暑假,两个月内,我参加了不少于30场的社区便民服务。义工工作很充实,就是在市民身边为他们提供服务。虽然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是,我感到很满足。”甄宇彬说,志愿服务慈善工作的意义便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陈林是台山人,如今在佛山工作。早从初中开始,她的妈妈就将她的压岁钱整理好,捐献给慈善机构,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十多年过去了,陈林依然这样坚持。“过去是通过妇联,如今是通过团委。每年捐献金额不多,过去只有一两百元,如今工作了,金额就稍微多一点,每年坚持捐献500元。”陈林说,她的慈善公益行为也感染了身边朋友同事,让更多人参与到慈善活动行列中。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