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123

五邑侨胞心系祖国、情牵故土捐赠72亿港元投资201亿港元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

    昨日是我省的扶贫济困日和我市的慈善公益活动日。谈起慈善公益,作为“中国第一侨乡”的江门,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广大的五邑侨胞。广大五邑侨胞虽然长期身在外乡,但是一直心系祖国、情牵故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侨胞更是纷纷回到家乡,捐资办学办医院,投资办厂做生意……可以说,江门的变化和发展与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的支持密不可分。

    据我市最新的侨情调查显示,目前全市445万人口中,有近一半是侨眷。自1978年至2015年,我市共收到侨资捐赠72.65亿港元,侨胞在江门的投资也达到了201亿港元……

    解读:作为“中国第一侨乡”,400万五邑侨胞分布世界各地,几乎与全市人口相当,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美誉。侨胞多,自然侨眷就多,约200万的侨眷人数也几乎达到全市人口的一半之多。用“村村有华侨,家家有侨眷”这句话来形容也不足为奇了。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因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出现排华事件,当地华侨被迫回国重新开始生活。国家为安置这些归、难华侨,在华南地区建立了一批华侨农场。仅五邑地区就设有鹤山合成华侨农场、台山海宴华侨农场、恩平大槐华侨农场三个华侨农场。

    改革开放后,祖国的日益强盛,让海外华侨地位大大提升,因受不公正待遇而被迫回国的华侨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十足,也让越来越多的五邑侨胞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拥有高学历、高技术的新生代侨胞,更是将自己在国外积累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回国内,投入到祖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五邑华侨数量之最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藏华侨实物超过20000件,其数量在全国的华侨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江门有全国规模大、数量多的华侨义冢,全市发现华侨义冢有7处,其中新会4处保留较为完好,共有2500多穴。

    ●碉楼和骑楼,融合中西文化精髓的岭南建筑艺术,是身在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家园。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骑楼共有2236栋,占广东全境现存骑楼的45%,总数量在全省城市中排名第一。

侨资捐赠达72.65亿港元

侨资捐赠达72.65亿港元解读: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五邑人无奈远走他乡谋生。其中,以台山、开平、新会等地华侨居多。尽管远隔重洋,身在北美、东南亚等地,但五邑华侨始终心系祖国、情牵故土。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纷纷出资出力,支援家乡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五邑华侨通过4万余个的项目,向家乡捐赠了70多亿港元,为支援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华侨众多的台山、开平、新会三地受捐项目和金额分居各市(区)前三位。

捐赠青睐教育、卫生、文体等事业

捐赠青睐教育、卫生、文体等事业解读:五邑华侨早年迫于生计、离乡谋生。多年来,他们通过自己的打拼和汗水,改变了忍饿挨冻的贫困生活。可他们始终惦记着,要让家乡的下一代念好书,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享受优质医疗,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接受华侨捐赠用途最多的领域包括:教育事业、生产生活设施和卫生事业等。其中,教育事业接受的捐赠占总数达38.8%,那是因为五邑华侨在海外生活中,看见了国内外教育事业发展的差距,意识到国家、民族的强大在于年青一代的培育和成才。在华侨的关心和支持下,如五邑大学、华侨中学等一批侨乡学校,越来越发展壮大,为家乡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全市有约200万侨眷

全市有约200万侨眷 名词解释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老归侨是指改革开放前回国定居的。新归侨是指改革开放后回国定居的。

近七成投资总额来自港资

近七成投资总额来自港资解读:在支持家乡建设方面,五邑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不仅在资金上进行支持,更通过回乡投资,创办企业的方式支持家乡经济发展。由于地理因素,江门旅居港澳的同胞人数尤其多,他们之中不乏高智商的社会精英。特别在香港,据说五个香港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江门籍。香港作为著名的“东方之珠”,以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活力不减。正因如此,香港的江门人回乡以投资创业居多。根据数据,香港投资额达到侨资投资总额的近七成。

投资制造业占比达76%

投资制造业占比达76% 解读:在近40年间,不断有海外华侨华人回到家乡开办、投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腾飞,优厚的政策条件、充裕的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以及广阔的市场腹地,吸引了港澳制造业向珠三角转移,带来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在18个行业共4093个项目中,制造业占了绝对的比重,制造业在侨资企业分布中占比达76%。除此之外,侨资企业投资最广泛的五大行业还包括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随着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速,金融、餐饮、文化、养老等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其中港澳五邑籍华侨投资的项目备受关注。

    

    统筹/肖开刚 谢敏

    文字/傅雅蓉

    图表/陆志坚

    数据来源/江门市外侨局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