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门日报》结缘十年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
李亚广正在仔细阅读《江门日报》。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千帆《齐心合力共建“中国侨都”》、《开创“江门模式”发展新天地》、《“扶贫玉米”生动诠释“微时代”农业》、《让泥头车干净上路》……说起与《江门日报》的缘分,十年来几乎每周就有一篇刊登在《江门日报》的评论文章,也许就是李亚广与这份报纸深厚情缘的最有力的见证。
《江门日报》成为良师益友
自2006年起投稿《江门日报》的评论栏目至今,十年来,“李亚广”这个名字已成为了本土新闻评论版块中读者所熟悉的名字。“或者是评论写多了,有时候就会收到一些读者通过QQ发来短信,就我所写的评论谈读后感或者建议等。”李亚广说,结缘《江门日报》并在新闻评论方面笔耕不辍,既让自己对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报纸评论这个平台又让自己与读者有了更多、更好的交流。
“可以说,十年情缘之路,《江门日报》不仅是我不断学习充电不可缺少的良师,更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多得的益友。”谈及《江门日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李亚广直言真的“不可或缺”。
李亚广业余勤于写作。自2006年起到现在,他坚持为《江门日报》写作评论,致力于城市发展的建言献策,致力于民生建设的鼓与呼。迄今为止,他在《江门日报》刊发的评论已近500篇。“作为大江门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思考江门、献策江门、助力江门,是每一位市民应有之责,希望自己能通过观察与思考用笔端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一己绵薄之力。”李亚广感触地说。
对《江门日报》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十而立”,2016年,是《江门日报》创刊30周年。“作为本土创办的唯一的主流权威的党报,步入‘而立之年’,之于新时期城市新的发展必将更有担当。”李亚广表示,近年来《江门日报》不断改版,版式美观、内容丰富、质量优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希望《江门日报》能继续成为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的载体,成为反映民声民意的平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打造更本土、更融合、更互动的特色,把报纸做得更凸显深度、更有影响力、更加贴近民心。”
对于《江门日报》的美好未来,李亚广表示,既满怀希望又充满信心。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