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小心“高考诈骗”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最近几年高考期间,不断有考生、家长接到所谓高校招生负责人打来的电话,称有“内部指标”,可以帮助考生进入较好的学校就读。不过,由于大部分家长和考生具有较高的警惕性,骗子很少得逞,但也有被骗的情况发生。几年前,鹤山就有一位家长被人以“内部招生”为由骗走了3万元,即使后来报了警,也追索无门。
招数一:谎称有“内部指标”
伎俩:这是招生骗子惯用手段。他们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然而,当家长将余款如数交完后,他们便卷款逃之夭夭。
防范:既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录取。
招数二:艺术类招生交钱录取
伎俩: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
防范:在录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调整好心态,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招数三:“野鸡大学”混淆视听
伎俩: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是多样的。一些招生骗子通过“野鸡大学”混淆视听,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
防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
招数四:交钱上军校
伎俩: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或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防范: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招数五:设“自主招生”骗局
伎俩:不少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让家长误以为自主选拔录取就是学校说了算,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录取分数较低的考生。
防范: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招数六:索要“活动经费”
伎俩:不法分子在考生获取录取通知信息前,以“帮忙”的名义骗取考生信息,先考生一步得知考生已被录取的情况下,向家长索要“活动经费”,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他们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
防范: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提醒
只要涉及到钱 基本都是骗人的
市招生办提醒,高校招生的录取过程,都是严格按照各省划定的分数线分批次投档。只有考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某一个批次的最低控制线,才会进入投档名单中,最终录取结果上报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没有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享有特权。
同时,所有招生章程都是经省教育厅审查,并在教育部备案的,整个招生过程也是公开透明的,不会有人掌握所谓的“内部指标”。“有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打电话咨询专业选择等问题是正常的。”市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只要涉及到钱的问题,基本可以肯定是骗人的”。
此外,针对有考生收到多所院校的所谓“录取通知书”的现象,市招生办提醒,要通过正常渠道查询核实,防止上当受骗。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