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中学特色教育遍地开花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学校舞蹈队参加蓬江区教育局举办的艺术节舞蹈比赛。
班旗在校运会上飘扬。
学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好成绩。
学校田径队勇夺第八届蓬江区运会区直第一名。
李舒屏名师工作室挂牌。
当下,特色教育是我市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关键词。蓬江区的一所学校把足球教育作为特色教育重点项目全力发展,并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绩。不久前,为期近两个月的2016年蓬江区校园足球联赛落下帷幕,来自港口中学的男女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女子足球队荣获冠军,男子足球队荣获季军,续写了港口中学足球队的辉煌。“让每一个港中人都怀揣着终身学习的习惯,让每一个港中人都成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的人。”多年来,港口中学将此作为始终追求的教学目标,把各类特色教育以及教学改革开展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家长学生以及业内的一致认可。
文/图 吕中言
足球是学校传统特色教育项目
2015年,港口中学足球队首次参加江门市彩票杯足球比赛便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港口中学足球队不断加强训练,队员们不断进步。2016年蓬江区校园足球联赛开赛以来,港口中学足球队在每场比赛前都制定周密的迎战计划,赛后及时总结分析,研究部署作战方案,强化系统的训练项目,努力培养球员的团队意识。
比赛中,港口中学女子足球队先后战胜了其他五支队伍,迎来与荷塘中学的决赛。默契的团队配合,娴熟的个人技术,积极抢断,巧妙传球,港口中学女子足球队不断向对方球门发起猛烈攻击,最终以3:0的悬殊比分战胜对手,赢得冠军。队员徐玥还获得了最佳射手榜冠军,肖嘉倩获得亚军,邹柔获得最佳龙门。而在男子季军争夺战中,港口中学足球队以1:0战胜对手获得第三名。
如今,足球已成为港口中学传统的特色教育项目,对于发展足球特色项目的初衷,学校校长熊绮文说,“我们最初是希望,充分利用学校的足球场和发挥有利的资源条件,而足球则是我们的传统项目,因此我就希望把足球运动融合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团队精神。”
熊绮文表示,今后港口中学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打造好学校足球队伍,培养优秀足球的苗子,创造校园足球特色,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更好发展。但在大力开展特色教育的道路上,港口中学所做的,远远没有止步在足球项目,因为,尽可能迎合每一位学生的喜爱和长处,让学生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港口中学所有工作的根本。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特色教育的重要体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港口中学专门开设了美术、音乐、足球、网球、田径、乒乓球、毽球、书法等第二课堂兴趣学习班。
学校还常年开展科技创客活动,今年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鸡蛋砸地球’比赛、‘水火箭制作’比赛、‘地球仪制作比赛’、‘生物制作标本’、‘模型比赛’、‘绘画’比赛和“IAm AMaker”的系列小创作、小发明等等,很好地迎合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制作了一个个极具创意的作品。“通过开展活动,学校涌现了一批非常有潜质的小创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教导主任邓玮妍介绍说。
“今年的科技创客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尤其是鸡蛋砸地球的活动,我自己制作保护鸡蛋装置,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激发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爱好,培养我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调动了同学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团体意识,真正实践了‘探究科学研究之妙,感悟科技规律之美,体验创造之乐’的意义。”学校八年(7)班肖嘉倩同学如是说。
港口中学特色教育遍地开花,参加各项比赛,也是捷报频传:在蓬江区第八届艺术节荣获器乐类一等奖,舞蹈类二等奖;蓬江区中小学鼓号花样比赛二等奖,在蓬江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连续三年荣获初中组男子第一名,在江门市第八届运动会网球比赛荣获女子初中组团体第二名;江门市校园足球“冠军赛”女子足球队荣获冠军,男子足球队荣获第四名等。
全力开展德育教育
俗话说,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一个学生无论往任何方面发展,拥有好的品格都是一切的根本,对此,港口中学全力开展德育教育,把建设良好校风以及班风作为平日工作重中之重。
在校长熊绮文看来,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近年来,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制定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此来带动班风、校风建设的策略。”熊校长说,近年来,港口中学通过多项措施、多种活动促进各班文化建设,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一定成效。
譬如,学校定期开展班旗班徽设计制作活动。并要求班旗班徽设计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着眼于班级和个人,以班旗展现班级风貌。“在我们看来,班旗班徽设计活动能够增强班级荣誉,凝聚班级力量,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副校长高国强说。
自活动开展后,学校全体师生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自己班的班旗班徽设计出谋划策,一面面简单大方,独特新颖的班旗出现在各班课室,甚至出现在校运会入场式上,非常好地展现了港中学子们的精神风貌,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建立。
对于促进班级团结互动建立良好班风的举措方面,港口中学每学期还会进行一次“数字故事”主题班会比赛。主题班会以"我们的成长路"为主题。观察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为主要素材,思考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
学校政教处主任林伟江说:“我校把‘我们的成长路’班会比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教育、课堂辅助教学等的一个重要补充,每一节‘我们的成长路’主题班会都是各班对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的回顾,里面有汗水,也有泪水,都是每一位学生珍贵的回忆。每一节‘我们的成长路’主题班会都是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每一次上完,都让学生更爱自己的班集体。”
“‘我们的成长路’班会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观看了与老师一起精心汇编的数字故事《成长点滴》,共同回忆在港口中学生活与学习的片段,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激动和感动,老师的恩情和同学的友情,我们长大了;最令我印象深刻是游戏环节,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我深深感悟,在成长的路上,我感恩我的家长、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飞得更高。”学校八年(1)班陈嘉瑛同学这样说道。
走进港口中学,该校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让笔者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该校的校园文化长廊。该校分别以“担当”、“勤学”、“立志”为中心,分别搜集相应的励志故事、格言,打造了三条文化长廊,以同学们容易接受的图文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校园内的德育教育氛围愈发浓厚,让学校的办学理念“今日的学习明日的担当”植根师生心中。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港口中学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校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配置,港口中学无论在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软件配置等方面,都不惜代价给予极大投入。
例如硬件方面,港口中学拥有500兆光纤,共有三个互联网接入口,实现全校网络覆盖,所有场室都可以连接内网和外网,为数字校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港口中学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个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每个教师座位、所有功能室都备有网线;建有电化教学阶梯室、电脑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每个课室都分别安装了互动电子白板,投影仪、快拍仪,都可以与学校的资源库及外部网对接。“在此基础我们建设了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的教学观摩室,为研究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学校内班级之间的课堂互动,也有能力实现‘区域协同’,实现优质课堂的共享。”熊校长特别提到。
此外,港口中学在对教师、学生管理及学科资源库方面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该校建设了“数码校园”的监测平台,通过“测评体系”整合了考试的阅卷、日常作业(练习)监控、经典考题(习题)采集、教学评价、学业评价、教研评价、集体协作备课、优质资源汇聚共享、家校互动等的一系列常态管理,很好地提高了教学常规管理的成效。
学校老师彭涛认为:“我们学校与时俱进,硬件和软件建设一起抓,建设了‘数字化’校园,最重要的是我校一直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的前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我校的教学成绩不断提升,也有赖于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与践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港口中学教学的特色与良好载体,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江门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广东省首批英特尔未来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第三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江门市首批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及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授予的“全国教学应用优秀学校”,港口中学在信息化发展和信息化与课程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在对港口中学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评估后,英特尔未来教育评估专家组用三个“惊”字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所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感到“惊奇”;对学校教师所拥有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理念感到“惊喜”;对学校作为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首批示范学校的建设成果感到“惊叹”。
打造精英教师团队
教师可称得上是教学工作中的灵魂,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关键。因此,悉心栽培每一位教师,让他们成长成才,自然而然成为港口中学最为重要的一项建设工程。
长期以来,港口中学通过创新校本培训的模式,建设学科文化和学科团队精神,凝聚学科教师的智慧与团队精神,以打造成长共同体,激活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帮助教师以自身的力量走向自强,促进学校每一门学科以自身的力量走向自强。
有理念,就必须要有落到实处的行动,学校副校长陈志辉说,校方特意制定了港口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计划,每个学科组因应学校的发展制定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每个科任老师也制定了个人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从个人到学科组到学校,三个层次齐头并进,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梦想,也作为了鞭策他们前进的措施。
建设学科文化和打造精英团队精神是港口中学教师培养举措的一大亮点,一直以来,学校围绕建设学科特色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核心内容,狠抓学科文化建设。首先,该校以学科文化建设打造各学科团队的精神,通过特色学科教研室的建设,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发掘本学科的内涵精神,如学科教研建设的理念、学科的logo,学科的团队精神,学科建设的总目标等,树立了精神的标杆,激发学科的团队精神,焕起了团队的奋发有为的激情,一个又一个精英教师团队应运而生。
熊校长说:“我校把团队研修与自主研修结合起来,培养骨干,带领全体,开展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团队研修活动。”譬如,该校会以研究课堂为核心,双向连环跟进磨课,三轮精细跟踪诊断,自主解读教材,自由设计,自主备课,展示原生态的教学针对原生态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商讨有效的解决策略,第二次课堂跟踪,再次优化环节,力争达到教学的高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由于有教育信息化良好基础,因此在培养教师方面,学校与时俱进地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我校作为信息技术示范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和与学科融合的能力,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当下‘微课程’的实践中,我校教师的脚步迈得更大,更有力。”学校教导主任邓玮妍说道。
“在港口中学工作了5年,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师范生,如今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教育教学能手,我最感谢是学校这个大家庭对我的培养。首先,我根据学校的目标,制定了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科文化的建设,我感觉我们在建设我们学科的文化的当中,潜移默化地把我们学科组的精神融入到了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们更加奋进,更有激情,在这样的集体,大家一同努力中,迅速成长。再者学校还不断地通过研课磨课方式,帮助我理解课堂,还鼓励我多上公开课和比赛课,让我快速迈向高效课堂。我也参加了学校小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升了我整体的专业水平。我将继续努力,实现我的教育梦想。”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学校黄海玲老师深有感慨。
多年来,港口中学在培养教师成长上所投入的人力及物力并没有白费,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等到了上级的高度肯定,被评为“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近三年,该校有五位骨干教师成为江门市和蓬江区的名班主任、名教师和骨干教师。学校现有高级教师30人,占教师总数的41%。近几年,学校共有31人获得区以上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科研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