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123

小微双创激发经济新动能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市民在位于白沙大道的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市民在位于白沙大道的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叶田

    第一批12个示范基地获1.68亿元资金扶持、4000万元补贴券支持小微企业购买服务、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政银保”助97个项目融资超2.5亿元……过去一年来,市经信局紧紧抓住我市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和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的重大契机,敢闯敢干,加快推进小微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广泛推广“政银保”换届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着力打造“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激发原动力,形成新动能,推动新经济。

    记者从该局获悉,在小微双创的热潮下,全市中小微工业企业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该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推进“政银保”融资项目,加强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家素质。

    中小微企业成为我市

    工业经济发展主动力

    据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有民营企业3.81万家,占全市企业数量的75.2%。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22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63.8%。截至2016年5月,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11.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3.3%。

    毫无疑问的是,小微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无论是营业收入或是就业人数都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我市小微企业4.9万户,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6%。自去年我市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以来,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合力带动下,全市中小微企业稳步发展。

    截至今年5月,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1.23亿元,增长11.6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33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12.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将“政企通”建成我市

    企业资讯服务最完善的平台

    “中国青创汇”期间,市经信局将牵头举办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座谈会。据了解,该座谈会前期已向2015年、2016年入选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名单的30个城市发出邀请,届时这些城市有关领导和小微双创示范工作负责同志将前来我市参加座谈交流。座谈会将聚焦入选一周年示范建设成果,交流示范工作的做法,探索以新型载体支撑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放大示范效果。这是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首次集中交流,也是小微双创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开展以来的首次高端思想盛宴。

    对下一步如何抓好小微双创工作,该局负责人表示,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完善“政企通”平台,与商事主体平台进行高度整合,打造企业服务、企业采购等特色子平台,建设成我市企业资源最丰富、资讯服务最完善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综合窗口服务平台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提升,着力打造综合服务、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和技术服务四大评分平台,将服务大厅打造成我市涉企政策信息最集中、政企互动最便捷、企业使用效果最明显、应用覆盖面最广、服务最全面的全方位、“直通车型”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县级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综合服务,实现全市区覆盖。

    二是进一步推动“政银保”项目实施,继续完善项目专家评审的指标体系,提高评审的准确度;进一步完善政、银、保三方合作协议,简化企业贷款程序;到各市区和重点园区、镇(街)开展政策宣贯活动,宣传和推广“政银保”项目,使更多企业受惠;探索实施转贷试点工作,解决企业过桥续贷资金问题。

    三是加强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家素质,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继续举办一系列培训活动,并探索在我市认定一批市级企业管理咨询平台。计划培训超过500名中小企业家,通过系统培训,强化中小企业管理能力,特别是改善小型微型企业粗放式经营的现状,引导企业转向精益生产、科学管理发展。同时,继续实施“新三板”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筛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争取有1—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此外,我市还将组建广东省民营经济学院江门分院,对具有国际前瞻性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为民营企业家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的支持。

    相关链接

    市经信局小微双创工作亮点展示

    【亮点一】 12个示范基地获1.68亿元资金扶持

    为推进我市小微企业集聚化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创业氛围好、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强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加快发展,市经信局着力推进我市第一批57个小微双创基地项目加快建设。

    同时,出台了示范基地认定和奖补管理办法,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打造一批示范载体。经过组织评审和公示,第一批12个示范基地项目共1.68亿元的奖补资金已于今年5月下达,包括核心基地项目2个共9000万元,重点基地项目10个共7800万元。

    【亮点二】

    4000万元补贴券

    支持小微企业购买服务

    为大力完善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该局创新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推行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财政专项安排4000万元,通过分期发放服务补贴券的形式对小微企业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给予资金补贴,降低小微企业服务成本,扶持优质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据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第一批2000万元补贴券已基本完成发放工作,共有3307家小微企业受惠,第二批补贴券也将于今年内发放完毕。

    与此同时,该局积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由财政专项安排3000万元,着力扶持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融资性支持、信息化应用、人力资源、企业数据统计、品牌维权及推广、电商发展支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水平。

    【亮点三】

    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邑商再出发”。当前,进一步提升中小微和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为此,市经信局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为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能,改进经营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效益,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已举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政策宣讲会暨法律知识讲座、《企业管理培训师》、《江门传统行业“互联网+”发展研讨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扶持政策解读会》4场专题培训,参加培训人员420人。

    据了解,今年来,我市积极组织并参与省举办的各类培训项目,提升我市民营经济自主品牌与商业模式创新水平,促进民营企业管理人才系统学习,了解自主品牌培育理论知识,掌握成功创业经验。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0多场次,超过600多家企业参加了培训。

    【亮点四】

    “政银保”助97个项目

    融资超2.5亿元

    融资难是广大小微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基于此,市经信局大力推广“政银保”模式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2014年11月,我市安排1000万元资金,正式面向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推出“政银保”融资项目。该项目由市财政出资设立风险金池,引入保险提供保障,“政银保”三方按照2:2:6的比例承担贷款风险,放大30倍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授信额度。截至今年5月,已审核企业融资项目180多个,其中97个项目已获得实际融资超过2.5亿元。去年底,省、市分别追加资金,使资金池规模达到1.1亿元,合作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别从1家拓展到6家、2家,并引入担保公司,创新出政银、政银担等多重模式,实现全市域的覆盖,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二是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规模为1.7亿元的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或再担保机构,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度。遴选试点合作银行,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的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优惠利率和担保费年化率。目前已完成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成立和注资工作,将于6月底组建完成。  (叶田)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