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江门翻译公司
123

《江门日报》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今年2月份,本报给廖洁梅捐助的冰箱。

今年2月份,本报给廖洁梅捐助的冰箱。

    和很多《江门日报》的老朋友、老读者相比,廖洁梅与《江门日报》结缘并不久,但是提起《江门日报》,她心里是满满的感激,她说:“是《江门日报》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让我在绝望中感受到了温暖。”

    走投无路求助媒体

    廖洁梅是广西人,34岁。2013年为了讨生活,她与老公带着两个儿子从偏僻贫穷的老家来到江门打工,一家四口租住在礼乐街道一个1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虽然生活清贫,但也其乐融融。不过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廖洁梅的老公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5个月的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公婆早逝、孩子幼小,家境贫困,因为筹不到钱,山穷水尽的廖洁梅只能把丈夫接回家自己照顾。

    因为平日要照料孩子和昏迷的丈夫,廖洁梅无法外出打工,只能拿些手工活回家做,但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走投无路时,她开始向社会和媒体求助。但或许是方法不对,不怎么会打字的她通过孩子发出的求助信息屡屡如泥沉大海,没有半点回音,这让她感到绝望,“有一段时间,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下去,还好,《江门日报》帮了我。”

    报社领导前去探望

    2016年2月,本报像往年一样开通了“新春圆梦”栏目。看到报纸的廖洁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本报发出了求助信息。她表示因丈夫长期卧病在床,又经常发烧,希望能有一台冰箱,以方便冻冰块为丈夫降温,她让儿子将这条信息发到了本报的“侨都知道”微信公众号上。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很快就接到了本报记者的电话,记者很快前往她租住的地方探访。

    核实到真实信息后,本报很快刊发了相关报道,她的境况触动了本报领导,决定先行动起来,帮她实现心愿。随后,本报领导和记者一起将本报捐助的冰箱以及千余元应急费用送到了她的家中。那一天,拉着报社领导的手,廖洁梅泣不成声,“我真的快绝望了,不瞒您说,家里真的快连粥都喝不上了……”廖洁梅哽咽着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不光实现了我的心愿,还特意来看我……是你们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江门日报》是一份

    让人感觉特别温暖的报纸”

    廖洁梅的境况经本报报道后,引来了不少热心市民的关注,大家不断捐钱捐物,帮助这个弱小的女子渡过难关。民政部门、妇联组织、本报电商,热心市民李先生、赵女士、聂先生……短短几天时间,廖洁梅就收到1.5万多元捐款,还有米、油以及各种生活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热心市民李先生看到廖洁梅的困境后,送去了3000元善款,并发动朋友们捐助了3800元,之后,他还承诺在廖洁梅的丈夫需要照顾期间,将每月捐助2000元,供廖洁梅和她的两个儿子生活,若廖洁梅的丈夫不幸离世了,欢迎她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让廖洁梅放下心理包袱,安心照顾丈夫和两个孩子。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感谢大家,特别是李先生,有这么多热心人关心、帮助我,我一定好好生活下去。”廖洁梅说,“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的感激,只是觉得,《江门日报》是一份特别有责任心,让人感觉特别温暖的报纸,希望它越办越好!”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