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和推广“多证合一”改革
江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江门日报讯 (特派记者/叶田 赵可义)在李克强总理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记者昨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市长邓伟根已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深化和推广“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建议》。邓伟根指出,“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创业创新的重大举措,将有利推动优化企业市场准入程序、压缩开办企业时间、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江门已实现“十五证合一”
邓伟根表示,我市作为全国首批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广东唯一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围绕“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三就”(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尤其在“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015年9月,我市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比国家实施“三证合一”改革提早了一个月;2016年8月更是在全国率先实施“九证合一”改革,新纳入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等部门证照,更加便利涉外企业办理进出口业务,比国家实施“五证合一”改革提早了一个半月,改革措施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在去年11月部分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上作为唯一的地级市作典型发言;2017年2月,江门再度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五证整合”,率先实现了所有商事主体“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准入便利化链条。此外,江门还正积极探索“证照分离”改革,争取列入广东省改革试点城市,着力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证,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加快实现“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网上办理、全面覆盖”的“简政先减证”改革理念。
“多证合一”改革有效减少企业办事程序,如实施“十五证合一”改革后,开办企业仅需2个程序,提交材料减少60%,企业从原来往返9个受理窗口最少16次减少至目前跑1个窗口,若选择“双向快递”方式则只需跑1次窗口;实施个体工商户“五证整合”改革后,从事一般个体经营活动开办阶段的全部证照手续时间大大缩减50%以上,申请表格资料压减近45%。
自2015年实施“多证合一”改革以来,江门市场主体始终保持旺盛增长的发展势头,连续两年实现年均净增2万户以上。2016年,全市共新发展市场主体4.2万多户,市场主体总数达27.6万户,同比增长8.7%,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82万多人,同比增长7.98%。
建议推广先行先试地区经验
邓伟根在《建议》中指出,目前“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主要由各地在宪法和法律提供的制度空间和条件下自行探索,缺乏精准的法律条文对应支撑,配套的政策依据和机制不完善,信息平台间壁垒较多,通道不畅。他建议,国家加快对先行先试地区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进行肯定和推广,从顶层立法设计上予以认可,通过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尽快推进。同时,完善配套决策、执行机制,并建立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改革成果和效应。
一是加快立法设计,提供法制保障。邓伟根建议,在目前“多证合一”改革涉及法律法规众多、立改废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立法机关一方面要适时进行立法,另一方面及早按照法定程序作出特别授权或审议通过“多证合一”改革方案等形式,为“多证合一”的先行先试、深入开展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二是加快顶层设计,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多证合一”改革的同步决策。邓伟根认为,“多证合一”改革的趋势是将大部分的行政审批事项并联办理,
下转A02版
随机文章